导航
导航
偷窥是一种窥视他人隐私的行为。偷窥成性会转变为偷窥癖,这种怪癖属于心理疾病。大多数患者因小时候无意的窥探或猎奇心的驱使出现第一次偷窥,俗话说有一就有二,从不同视角看见能满自己潜意识欲望的东西后就会盲目的追求。由偶然转变为习惯,偷窥癖慢慢成形。
有一部分患者并非与偷窥“偶遇”,环境影响促使他们被动的接触偷窥,比如父母夜间性生活过于频繁、激烈会吵醒孩子并勾起他懵懂的性意识,另孩子出现偷窥行为。长此而往让孩子的思想出现误区,心理发生异变,偷窥癖由此而生。
也有一些患者不是从小养成偷窥行径,例如心理健康有问题,再某年龄段受到一些刺激,成人后对异性有特殊的欲望,经常偷窥邻居、同事的行为活动等。患有偷窥癖的人不具备侵略性,主要以满足自我的感官快感为目的,不乏有人在偷窥中手淫的做法,相对含有侵略性的变态行为来说,受害者不会受到直接伤害。
虽然偷窥癖大多不会影响他人的人身安全,可是精神上的侵害依旧不可小觑。在治疗此种病症上,国外专家采用“以毒攻毒”的心理疗法,其效果非常显著。
偷窥癖的心理厌恶治疗法
国外某医生接过一个病例,这个患者是典型的偷窥癖狂,经了解,他属于从小养成偷窥习惯并没有及时纠正,以至于成人后病情加重,发展成偷窥癖狂。这位患者偷窥的对象为14——40岁之间的女性,对方一切日常活动都是他发泄欲望的源泉。
了解到这些情况,医生没有使用暴力手段进行治疗,反而给他创造偷窥的机会,甚至设计好偷窥的环境供他日夜“浏览”,但有个一条件:不能休息,不能不看。
患者原以为到了“天堂”,直到开始治疗,他才发现自己上当了。医生提供的偷窥对象全部都是毫无姿色可言的老年妇女,这让偷窥患者欲火焚身的心被泼了一盆冰水,尽管如此他必须坚持看完第一个疗程。
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底线,偷窥癖也是如此。没等到第三个疗程结束,这位患者已经承受不了了,他恳请医生结束治疗,他对此已经失去兴趣,发誓绝不会再偷窥。
医生没有立刻停止治疗,而是让他坚持到第四个疗程结束。不过在第四个疗程时,为了检验患者是否真的“改过自新”,医生偷偷换了年轻女性作为偷窥对象,此时的偷窥患者对此早已无动于衷,完全不想多看一眼……
心理厌恶疗法其实就是让患者对自己的癖好蒙上阴影,从而从内心排斥自己的怪癖。看来,正验证了那句古话“心病还须心药医”。只有“以毒攻毒”,从根本上清楚病灶,才能使患者痊愈。
(文/坏泥鳅)